【骨干】石晓卫:不忘初心的"全能型”老师

时间:2020-04-03   浏览:431

【编者按】教师是立校之本,骨干教师是师资队伍的中流砥柱。“十三五”以来,为全面实施“人才强校”战略,人力资源部根据教育厅和学校的要求,遴选出6名省级骨干教师和19名校级骨干教师,强化培养,使骨干教师成为会教学、善研究、懂创新、能实践的新时代教师;为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引领作用,特在《美好三全》专门开辟“骨干”宣传专栏,深入调研骨干教师教书育人和潜心科研的先进事迹,分享骨干教师成长路上的磨砺与收获,激励我校教职工牢记使命、不忘初衷,爱岗敬业、教书育人,改革创新、服务社会。 

社会呼唤好医生,医学生需要好老师。教学中的他为人师表、教导有方;科研中的他兢兢业业、默默奉献;生活中的他低调随和、乐观向上。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石晓卫老师的精彩世界,领略一下三全好老师的风范吧!  

石晓卫:不忘初心的“全能型”老师

  “现在大家都经常说不忘初心,我的初心很简单,就是教好学生,做一名合格的教师。”石晓卫说到。

在石晓卫看来,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,要想给学生一杯水,自己要有一桶水。做教师不是一项“简单”工作,做一名好老师更是“不简单”,不仅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,更需要不断创新和持续提升的想法和行动。11年来,石晓卫一直活跃在教学一线,深耕细作,潜心钻研,主要从事分子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,即使后来担任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职务后,工作变得更加繁忙,石晓卫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教师,教学工作始终是他心中最为重要的坚守。

对待教学,石晓卫的认真是众所周知的,基因工程、医学细胞生物学,医学遗传学、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等课程,这都是石晓卫上过的课。每次上课前,石晓卫都要认真备课,如果是上过的课一般需要两天时间,如果是新课就需要一周的时间。“白天事情太多,我一般选择在晚上备课,夜深人静,容易进入状态。”

为了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,石晓卫会经常研究不同版本的教材,有时间就去听老教师们讲课,对网上专家课程也不断研究和学习,多种渠道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授课方法,全面提高个人对课程的综合把控能力。他还特别注意积累教学课件、动画、图片等资源,上课的课件也要不断更新,一幅幅图片、一个个动画,一段段文字,一张张排版,都要精挑细选、反复斟酌。精美的课件,熟练的讲解,丰富的内容,有趣的教法,惟其如此,石晓卫才会走上讲台。

课堂上的石晓卫,幽默风趣,时常给学生讲笑话来活跃课堂气氛,在学生眼里,石晓卫浑身都散发着魅力,像一名领路人,带他们在生命科学的世界里纵横驰骋。生物类的课程偏抽象化,从教10余年的石晓卫对于教学有自己的独家秘诀。“有一些理论枯燥难懂,石老师会把临床实例、病例与课本内容相结合,做一些简短的教学视频,这样我们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。”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张浩然介绍说。

在教学中,石晓卫经常采用“翻转课堂”的教学形式,提前为学生们布置一些话题或与课本相关的内容,让学生们在课下查阅资料,然后通过学生代表在课堂上510分钟的演讲,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,让学生做自己的老师,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,受到学生们的认可和欢迎。石晓卫认为,在大学中学会自学很重要。“拿我自己来说,上学期间学习的专业与我现在的工作虽然有相通的地方,但也会碰到没有接触过的科目。例如:分子生物学、细胞生物学,这些科目都是我自学的,我经常像学生一样去教室听其他老师授课,同时还在网上看一些教学视频和学习资料。”

有种观点,大学生做科研会占用太多时间,还会耽误学习,而石晓卫则认为,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对医学生来说同等重要,特别是医学和生物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,学生动手能力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,而科研训练是提高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。他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科研项目,建议学生们要有“主动性”,只要有相关想法就可以主动找老师交流,老师们会从相对专业的角度上给大家一些指导。

一直以来,石晓卫都致力于为学生科研训练创造良好条件,手把手指导大学生做科研,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,以此激发大学生的科研意识与实操技能。“学习细胞生物方面的课程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,因为这些课程的研究对象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,但是我们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时,一定要实事求是,看到什么形状就记录什么形状,切勿一切照搬课本,要用辩证的思维看问题。”

据石晓卫介绍,目前他们有115人左右的稳定的学生团队,长期在科研平台开展研究工作,事实证明:学生的学习不但没有受到影响,反而把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和积极主动性很好的调动起来,学生的科研能力在校期间获得较高的提升。

2018年11月,石晓卫带领的学生团队参加了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”申报工作,经过专家层层遴选、分析论证,石晓卫负责指导的学生团队的研究项目“抗氧化剂在卵玻璃化低温保存中的作用研究”获批河南省大学生创新重点项目。“这次入选,确实很受鼓舞,能为学生创造一些机会和条件,为国家多培养一些高水平的创新人才,作为一名教师,我感觉很自豪。”石晓卫谈到。

同事们经常说,石晓卫是一个“全能型”教师,教书好,科研同样出色。其实,他们只看到了成功的一面,却没有看到过成功背后无数次失败的辛酸。

对石晓卫来说,这种失败实在太多。“我们做实验失败的经历真是太多了,例如我们做基因克隆实验时,需要通过电泳形成条带来判断实验是否成功,但是总是做了很多次都没有观察到条带。这时我们需要转换思路来改变方法,反复地摸索以及变换条件,一次次思考为什么失败。后来我们发现不是没有出现条带,而是它们的量很少,没有被发现。”科研的道路很坎坷,但石晓卫从来没有放弃。

“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曾指出,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,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。大学老师做科研,这不是一种任务,而是一种必备的能力。”石晓卫认真的说。

回忆来到三全学院后第一个科研项目,石晓卫记忆犹新。这个科研项目是关于组织再生的实验,实验十分花费时间,每天必须去实验室观察,非常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和细心。那段时间,石晓卫每天都会去实验室观察实验情况,加班对他来说成为生活的家常便饭。此外,他还喜欢跟同事们一起聊天,讨论课题进展情况,交流读文献心得,书写读书报告,原本枯燥的课题和实验,在石晓卫眼里变得趣味无限,魅力四射,从此一发不可收拾。

近年来,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工作,石晓卫更是高度重视科研工作,不光指导学生做科研,还带领一大批年轻教师在攻难克艰的科研道路上一路向前。目前石晓卫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、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支持计划项目1项、河南省高校重点科研项目1项,同时石晓卫还具体负责“生育力保存”校级科技创新团队研究工作,近三年发表SCI论文2篇,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,授权发明专利1件,为我校科研工作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。

由于工作突出,石晓卫先后获得河南省优秀教师,河南省民办教育系统模范教师、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、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、民办教育系统的优秀科研工作者、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优秀教师、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十佳人物、新乡医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,同时担任河南省遗传学会理事、河南省生物工程学会理事、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。  

20088月来到这里,石晓卫与三全的“情缘”已将近11年了。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卢龙斗教授这样评价石晓卫:“他有三个特点:第一点就是教学基础扎实,科研能力强;第二点是组织协调能力好,虽然年轻,但是同事们都很尊敬和佩服他;第三点是任劳任怨,他一直奔走在一线,既是指挥员又是“运动员”。尤其是在项目申报时,他都是亲自写,不仅任劳任怨还很能干。”

“做老师是一件很幸福的工作,看着学生们学有所成,是一个老师很骄傲的事情,我很幸运能做一名老师,我很知足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。”石晓卫最后说道。